
截至2018年6月,中国共有89家医疗人工智能创业企业获得投资,总金额约219.38亿元。作为AI在医疗领域应用最快的领域,在钛媒体的数据中,医疗影像AI在2017年涌入资金超过40亿元。
但是,涌入的资金并没有改变病种创新“凝滞”的状态。医疗影像AI,正在经历一场代际更迭。
医疗影像AI的风口正在趋向稳定。
稳定之下,暗流汹涌。
截至2018年6月,中国共有89家医疗人工智能创业企业获得投资,总金额约219.38亿元。作为AI在医疗领域应用最快的领域,在钛媒体的数据中,医疗影像AI在2017年涌入资金超过40亿元。
但是,涌入的资金并没有改变病种创新“凝滞”的状态。医疗影像AI,正在经历一场代际更迭。
从AI1.0到AI2.0,谁在裸泳?
医疗影像AI的火爆,是由肺结节筛查点燃的,但是,几年过去,最成熟的产品仍只有肺结节智能检测。肺结节智能检测看着似乎门槛比较低,主要是因为各种国际、国内的大赛的推动,这些大赛提供一定数量的数据集,并且要求参赛方公开其算法。
所以不管有没有医疗资源、不管是否有原创算法的能力,许多公司用公开的算法和数据就开始了他们的肺结节智能检测之旅。作为技术核心的算法问题,被缩小为参数调整问题。但是,由于这些的公司不掌握核心竞争力,他们的算法做到一定的准确度之后就无法进一步提升了。甚至国内也有拿到了多轮大额融资的公司,过去一年半就没有更新过自己的算法准确度。
肺结节AI检测可以靠公开数据集和公开算法,但在新病种的人工智能算法上可没有这样的便利条件:缺乏数据,特别是高质量标注的数据;更缺乏算法模型,需要深厚的算法积累才能针对新病种构建全新的算法模型。
从开源到原创,是AI1.0到AI2.0的区别,也是很多医疗影像AI玩家生存必需跨过的鸿沟。
一群毕业于北大的年轻人,在医疗影像AI2.0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对医准智能来说,从AI1.0到AI2.0,不是挑战,而是巨大的机会。因为他们拥有一支来自北大的核心力量,这支队伍懂医疗也懂算法。创始人兼CEO吕晨翀2006年毕业于北大软件与微电子学院,联合创始人兼CTO丁佳和首席算法工程师张佳琦毕业于北大智能科学系。在1月5日的一次AI+医疗主题北大校友年会上,吕晨翀讲述了医准智能的创业故事。
医准智能创始人兼CEO吕晨翀
“我的从业经历,都在医疗影像行业,GE医疗和西门子医疗加起来有12年。” 吕晨翀说,“一直都在服务影像医生,明白他们需要一个好用的AI产品来解放生产力、提升阅片效率。而丁佳和张佳琦则是这个机器学习领域的杰出代表和早期实践者”
早在2014年,丁佳就开始将机器学习应用于医疗影像辅助诊断,是国内这个领域最早的探路者之一,他带队参与获得了2017年国际肺结节检测大赛LUNA16的冠军,是亚太地区首个冠军队伍;以及2017年谷歌 Kaggle人工智能肺癌预测大赛第四名的成绩。 “LUNA16比赛结束以后,我们按照主办方要求开源了模型,直到今天还有人联系我们交流调参问题。” 丁佳说。
厚积薄发,不断突破AI算法难题
与领域内的其他公司类似,医准智能的第一款产品也发力在肺结节智能检测上,因为这是丁佳他们已经积累多年的领域。不同的是,由于具备核心算法的原创能力,医准智能可以根据事件验证的结果做到快速迭代,短短12个月内,已经发布了4个大版本。
2018年7月发布的V2.0版本,检出率已经稳定在99%,假阳性每个患者平均2个。在12月发布的V4.0,系统已经全面融入了医生工作流,实现了云端支持;能够帮助医生一键唤醒AI,一键挂图;同时在智能随访、同一患者的多次检测结果3D及结节配准等应用方面展现出了优异性能;肺结节精准定位,准至肺段。
现在,医准智能的AI+肺结节检测产品能在18秒完成300~500张CT片子智能检测,配合99%的检出率和贴和医生使用习惯和诊断需求的用户体验,极大地提升了医生的阅片效率。
作为一个有理想、有原创算法能力的公司,医准智能当然不会止步于AI+肺结节检测一个产品。2018年6月,医准智能发布了基于乳腺钼靶的人工智能检测产品,这是国内首个商业化的乳腺智能检测系统,在国际上也处于技术领先地位。并已经在北大肿瘤医院、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数十家大型医院装机试用。在2018年12月发布的V2.0中,在1个假阳性的前提下,病灶检出率达到93%,同时良恶性判断准确率高达94%。
乳腺钼靶检测是欧美国家做乳腺癌早期筛查的金标准,市场极大,但是乳腺钼靶检测在中国并不是最主流的检测方式,为什么?
“其一,图像本身差异,亚洲女性和欧美女星的乳腺腺体差异比较大,亚洲女性的腺体比较致密,脂肪含量相对较低,钼靶图像的高亮部位连成一片,不容易辨识清楚;其二,检查过程中病灶被紧压变形,造成识别困难;其三,需要能把轴位图和侧斜位两张图做好空间配准,才能更好的判断同一个病灶。”首席算法工程师张佳琦说。
乳腺钼靶智能检测的难度数倍于肺结节检测,但是这也难不倒具备算法原创能力的医准智能团队。经过数月的连续“攻关”,医准智能的算法团队突破了这个难题。同时,因为团队采用独创算法解决了轴位和侧斜位空间配准问题。因为这一突破,算法团队还接到来自国外顶级研究机构的的演讲邀请,中国的AI算法能力开始影响到全世界。也因为乳腺钼靶智能检测系统的落地,医准智能携带着这款产品首发入驻阿里健康AI平台。
“医准智能的公司文化里是具有北大精神的,我们的几位核心人员都毕业于北大。” 吕晨翀在北大校友会上表示,“实际来看,来自本土的产品研发比海外的团队更接地气,因为医疗是很讲究国情的领域。从2018年3月第一个产品落地到现在,我们已经有100多套系统工作入驻全国各大医院,以极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帮助医生做基础的阅片工作。解放了医生的时间,医生不必花大量精力去做重复性的劳动,因而可以花更多的精力在患者良恶性判断或科研上,患者也可以更快获得诊断结果,因而有机会更早获得治疗,这对医生和患者都是极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