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北大 脚踏实地 医准智能分享AI医疗应用场景及趋势
2019-06-26 00:00:00 · 北京医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医准智能CEO吕晨翀受邀分享AI医疗应用场景及趋势,分析了AI行业过去三年的发展形式,也着重介绍了步入AI赛道后,医准智能开发的三款AI产品。

在过去的短短三年间,AI医学影像经历了从行业升温、备受追捧、到回归商业化落地检验的起伏之旅。“在医准智能2017年11月进入的时候,正值最受追捧的高位,用滚烫来形容这个市场毫不过分。”医准智能创始人兼CEO吕晨翀在未名创星论坛第十五期上分享了医准智能的创办和发展过程。医准智能的起步在一条看似拥挤的赛道上,在创立十八个月之后,医准智能不仅完成了初步的技术验证、产品打磨和市场教育,而且在商业化落地上快人一步。

 

医准智能创始人兼CEO吕晨翀在未名创星论坛第十五期现场分享

 

“未名创星”意为北大校友创业之星,由北大青年CEO俱乐部设立。今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百年来,北大青年勇立时代潮头,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建立了不朽功勋,将敢于担当、开拓创新精神世代传承。

北大青年CEO俱乐部的创业者们以“敢于担当,创在路上”为口号,以团结披荆斩棘,以担当砥砺前行,以使命报效祖国,以责任回馈社会,把属于北大人特有的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凝结成巨大的力量,用青年人的方式去塑造根植心底、融入基因的新时代北大企业家精神,奋斗同路,创业同行。

 

AI+医疗,整体来说是个慢赛道

 

“跟互联网不一样,人工智能用在产业里,客户都是一个一个做起来。” 北大青年CEO俱乐部顾问陈荣根总结,“所以时间比较慢。”与陈荣根的判断类似,洪泰基金执行董事金海燕给出这样一个公式:人工智能+行业=慢活。

 

AI和医疗影像相结合的时候,这些困难变的更为具体。“在我们启程的时候,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慢,而是这个市场被基本判定为红海市场,特别是团队擅长的肺结节智能检测。” 吕晨翀说,但是,仔细分析,却发现 “红海”远没到,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成熟的产品屈指可数。引用有关医疗机构在去年9月做的一项统计,当时在医院里常规使用的有7家品牌的肺结节产品。装机一个月以后,医生还会使用的大概只有5家。而这个时间段,宣称做肺结节产品的企业多达一百多家。

 

当时,产品没有达到临床需求,所以可以判断市场仍未成熟,这个时候新入者仍有机会。与陈荣根和金海燕的判断如出一辙,吕晨翀这样描述,“AI+医疗的赛道上,资本无法快速催熟。要跑出来需要两个方面的能力,算法能力和对医疗行业的理解力。”而这两方面是医准智能的强项。算法上,联合创始人兼CTO丁佳、首席算法工程师张佳琦,以及首席AI官王子腾均毕业于北大智能科学系,是机器学习应用于医疗的杰出代表和早期实践者。而对医疗行业的了解上,毕业于北大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吕晨翀在医疗影像行业从业12年,服务GE医疗和西门子医疗,多年经验积累了对行业的深度理解。

 

慢赛道给了后发力者机会,而在算法和行业两方面的深厚积累,则给了医准智能巨大的能量储备。

 

潜心产品十八个月,跑步进入第一梯队

 

“产品进入300多家医院内使用,商业化取得实质性进展。”是金海燕认为AI+医疗影像第一梯队的硬条件,另外两个条件分别是取得CDFA三类证和推出多个诊断产品线。除了三类证国家整体没有发放之外,医准智能符合金海燕定义的第一梯队的概念,而做到这一成绩,医准智能用时一共18个月。“我们用18个月时间,推出三款成熟产品,落地医院三百余家。” 吕晨翀说。

 

医准智能产品集合

 

三款产品分别是:肺结节智能检测系统、乳腺钼靶智能检测系统、以及联合IBM Watson打造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科研平台(达尔文智能科研平台)。

 

肺结节智能检测系统拥有结节自动检出、结节类型判断、以及良恶性分析功能,结节检出率达到99%,磨玻璃结节检出率达到95%以上,每个患者的假阳性控制在两个以内。不仅检出、假阳性率及良恶性判断具有行业领先水平,“而且我们针对同一患者需要周期性检查的需求,增加了随访功能,帮助医生解决多个片子的对比问题。” 吕晨翀说,“因为肺是一个运动器官,空间配准是公认难题,所以我们仍是目前推出这一功能的唯一厂商。”

 

乳腺钼靶智能检测是医准智能全球首发的针对乳腺钼靶的智能检测系统,目前该系统已经升级到3.0。升级后的系统病灶检出率进一步提高达到95%、良恶性准确率达到94%,实现了20秒完成乳腺全病种分析,覆盖乳腺钼靶全病种。此外,系统自动生成BI-RAIDS分类和报告文本、自动计算钙化的数量和肿块大小,自动进行轴位和斜侧位配准。

 

与前两个产品独立研发不同,达尔文智能科研平台则是一个与行业顶级平台联合推出的产品。平台集合Watson Machine Learning Accelerator在深度学习的全球实力,以及医准智能在影像组学上的深度研究实践,帮助医生零距离接触AI,高效自主进行医疗研究。 

 

“我们的产品在快速打磨迭代的过程中,目前已经应用于超过三百家医院。而且,特别明显的一个感受是,从今年五月开始,付费用户急剧增长,我认为这很大程度上证明了产品在临床开始创造价值。从用户反馈来看,对于三甲医院,医生更看重我们的分析能力,可以帮助有效降低漏诊率;对于基层医院,医疗AI产品弥补医生资源的不足。” 吕晨翀说,“我认为做企业,核心的使命是做出有价值的产品,然后获得合理的收入。”

 

AI医学影像行业经历了技术、资本双重加持下的风口期,风停了,商业化落地检验也正在隆重登场,这个行业正孕育着长期的临床和商业价值。

 

“与十八个月前相比,我现在更有信心了。” 吕晨翀说,“因为你越贴近市场和用户,越能看到这个市场远远超出你想象力。在一个这样大的市场里,只有真正回归商业价值,脚踏实地的通过技术驱动、产品驱动,做好产品,并实现销售,才能真正实现价值。”

 

向下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