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落地的创新与转化
创历史、铸元年,AI为骨,基建为翼
融合创新AI有道
甲子20-2020中国最具商业潜力的 20家企业服务Cool Vendor 「甲子光年」年度榜单将聚焦企业服务、数据智能、机器人三大领域;将综合考量“企业融资能力”、“技术能力”、“商业化能力”、“产品/服务能力”等四大维度对企业进行横向考量评选,最终形成甲子20年度榜单,旨在表彰拥有核心技术实力、积极推动科技赋能,并在技术商业化上有所成就的cool vendor。 此次上榜是对医准智能科研能力及行业覆盖能力的认可,在成立后的短短三年时间里,医准智能在产品创新与商业化道路上步伐稳定快速,实现了核心产品的迭代与创新,助力医疗服务数字化转型;在科研创新方面,医准智能的产品研发过程紧贴临床需求,并基于CT、DR、超声、乳腺钼靶机等多种设备打造特定的人工智能产品,以“研发一款、落地一款、商业化一款”迅速在各级医疗机构落地,目前已在400多家医院落地,形成规模收入。 此次会议,医准智能创始人兼CEO吕晨翀先生还受邀出席前沿科技专场关于“势在必行的医疗服务全面数字化转型为何举步维艰”主题的圆桌论坛,并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健康、医疗影像创新发展及优秀成果经验分享、商业化落地等方面进行了圆桌交流;对于医疗服务全面数字化转型举步维艰的现状吕晨翀表示:对于目前的步履维艰是历史的必然,科学本身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脚踏实地,切实了解临床需求,将产品打磨到极致,将技术与行业深度融合,这一段步履维艰的道路自然是可以解决的。
顺势而生!
2020年10月20日,CMEF 2020展会期间,医准智能正式发布达尔文智能科研平台2.0,帮助医生零距离接触AI,高效自主进行医疗研究,实现从标注到建模的一站式医学科研平台再升级,进一步降低使用门槛。 达尔文智能科研平台2.0发布现场 “达尔文智能科研平台是在去年的CMEF上发布的,经过一年半的发展,已经成功帮助数十位医生取得医学科研的优异成绩,成为客户手中得力的科研助手。” 医准智能创始人兼CEO吕晨翀表示。“2.0版本是在原有版本的再升级,进一步降低使用门槛,以帮助更多医生更容易的进行科学研究。” 达尔文智能科研平台集合深度学习和影像组学,是一款从标注到建模的一站式医学科研平台,帮助医生回归医学问题本身,使用者无需任何工程经验。系统提供基于区域增长、阈值分割等半自动分割的技术,支持胸部CT、胸部DR、乳腺X射线影像等影像的全自动标注,实现全周期管理AI模型开发。此外,还能够及时跟进最新科研成果,支持自定义模型快速部署、验证,提供专业、全面、学术化的帮助文档,充分满足研究者的需求。 深度学习+影像组学 详解达尔文智能科研平台2.0 达尔文智能科研平台集合深度学习和影像组学,是一款从标注到建模的一站式医学科研平台,帮助医生回归医学问题本身,使用者无需任何工程经验。系统提供基于区域增长、阈值分割等半自动分割的技术,支持胸部CT、胸部DR、乳腺X射线影像等影像的全自动标注,实现全周期管理AI模型开发。此外,还能够及时跟进最新科研成果,支持自定义模型快速部署、验证,提供专业、全面、学术化的帮助文档,充分满足研究者的需求。 图:达尔文智能科研平台产品图谱 基于达尔文智能科研平台,可以实现病灶分类、多模态分析、聚类分析,以及目标检测等多种AI任务。此外,平台在环境特征提取、多序列标注同步等医学研究功能上表现优异,具体为: 1、环境特征提取:自动提取感兴趣区域(ROI)周围区域的影像组学特征。 2、 多序列标注同步:将其中一个序列感兴趣区域自动同步至其他序列。 3、全自动标注:支持胸部CT、胸部DR、乳腺X射线、膝关节MRI影像异常病变区域的全自动标注。 4、生存分析:支持K-M曲线绘制,和多因素生存分析模型,如Cox比例风险回归。 5、场校正:为解决MRI影像的场偏置问题,我们对MRI影像提供了场校正功能。在提取组学特征之前可以进行场校正预处理。 6、自动机器学习:为减少深度学习的调参难度,平台采用AutoML自动机器学习技术得到最优超参。 7、深度学习特征提取:基于深度学习自动编码机技术,提取有效深度神经网络的抽象特征,再进行特征筛选以及建模。 “达尔文科研平台始终保持了对最新科研成果的及时跟进,发布以来已经在肺腺癌浸润性研究、乳腺MRI影像多模态研究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组学研究等多项医学研究中取得优异表现。” 吕晨翀表示,“2.0版本在易用性上更进一步,将可以帮助医生更方便的参与的医学科研中来,更快取得成果。”
2020年10月20日,CMEF 展会期间,医准智能发布胸部CT多病种智能分析系统,覆盖肺结节、肺炎、肋骨骨折、纵膈肿瘤、肺大泡、气胸、肺结核、胸腔积液和支气管扩张等胸部九大病种的检测与分析任务。助力CT设备的智能化升级。 胸部CT多病种智能分析系统发布现场 “医准智能的第一款产品是肺结节智能检测系统,今天发布的胸部CT多病种智能分析系统不仅包括肺结节,还包括其他常见的八大病种。” 医准智能创始人兼CEO吕晨翀表示。 详解 胸部CT多病种智能分析系统 作为胸部CT多病种检测系统,医准智能胸部CT多病种智能分析系统能够实现包括肺结节、肺炎、肋骨骨折、纵膈肿瘤、肺大泡、气胸、肺结核、胸腔积液和支气管扩张等胸部九大病种智能检测。 肺结节智能检测功能 胸部CT肺结节智能分析系统是医准智能最早落地的产品。目前,产品已完成6轮迭代,对比之前版本,功能更为丰富,性能表现更为优异。系统在20s内完成病灶检测与分析任务,且通过临床测评证实,各类型肺结节综合检出率达99%,病灶良恶性预测准确率达82%。目前,此款产品已服务于400家医院,协助医生高效、精准阅片。 图:肺结节智能分析功能 对比之前版本,本次发布的肺结节智能分析功能有三大方面的突破: 其一,基于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分割,可以准确地展示每一个肺结节病灶的VR成像效果,协助医生快速、准确地了解到病灶形态及与周围血管、胸膜等组织关系,协助医生进行肺结节性质分析。 其二,基于AI技术的密度分析功能,可针对不同肺结节病灶给出其密度分布情况。同时该功能支持随访模式,即相同病灶多次随访模式下的密度分析。医生可依据病灶内不同密度所占比例,判断结节的性质以及结节性质是否发生了改变。 其三,在智能结构化报告模块,系统提供多样化报告模板供医生进行选择。影像意见处理模块增加多种指南建议提示,包括Lung-Rads分级、Fleischner指南、NCCN、ACCP、亚洲放射共识、中华放射共识。六种主流指南建议可满足医院普遍需求。 肺炎智能检测功能 肺炎智能分析功能是医准智能的另一款成熟功能。在新冠疫情肆虐期间,产品有效助力前线需求 ,广受好评。 图:肺炎智能检测功能 肺炎智能分析系统可一键式展示双肺VR成像,协助临床医生快速、直观地掌握肺炎病灶在肺内的分布情况、累积范围,并迅速作出临床决断。 针对肺炎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多次影像数据,医准智能率先推出智能随访量化分析功能,将同一患者的多次检查进行病灶配准分析,结合全肺分析功能,辅助医生完成肺炎整体分析与评价,协助临床迅速完成患者疗效评估、肺炎临床分型及解除隔离和出院等重要任务。针对新冠肺炎患者,还推出了智能全肺分析功能,针对任意两次肺内肺炎体积占比分析,辅助医生评估肺炎变化情况。 肋骨骨折智能分析功能 CT肋骨骨折检测广泛应用于急诊急救和司法鉴定领域。新发肋骨骨折可引起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气胸、血胸、肺不张、休克、重要内脏器官损伤等。在紧急情况下,往往需要作出快速、精准的肋骨骨折分析。产品可协助医生快速完成判断,及时进行干预与治疗,有效避免骨折并发症风险。 图:肋骨骨折智能分析功能 具体而言,肋骨骨折分析功能可高效、精准地检出肋骨骨折病灶,并进行骨折类型提示,如移位骨折、非移位骨折等,同时提示肋骨骨折解剖定位,如第几肋的前肋前端、前肋、腋肋、后肋等。 在成像方式上,系统提供多元化支持。其中VR成像可完整、立体的显示胸廓骨及骨折病变情况,并可通过3D-Catch功能实现360°任意角度观察。同样,2D图像中,提供曲面及拉直像,医生一键式获得最为直观的肋骨骨折阅片效果。 医准智能在2020年9月的国际顶级大会MICCAI的肋骨骨折检测与分类国际挑战赛中获得检测榜第一名。 优秀算法为产品性能保驾护航。智能、精准、高效、直观是肋骨骨折智能分析产品的最好的诠释。 在肺结节、肺炎和肋骨骨折产品之外,医准智能胸部CT多病种智能分析系统还覆盖其它病种。“从肺结节单一病种到9大病种覆盖,一方面是诊疗场景的需求,单一功能的产品并不能满足医生的要求,医生需要至少针对某一部位全病种的AI产品。” 吕晨翀表示,“另一方面,也是设备升级的客观需求。只有AI算法的多病种覆盖,才能更好的帮助CT设备的智能化升级。”
医准智能创始人兼CEO 吕晨翀 智能化升级 影像设备的需求日渐迫切 医疗影像AI自2014年左右开始萌芽开始,已经进入商业应用的深水区。其中一个表现是,现有的许多影像设备——CT、MRI、彩超、心电、脑电、X 光等——都已经接受,并或多或少地应用了AI。但是,距离真正AI真正发挥作用,仍有一段路要走。 “一个功能就是一个产品”在AI产品中比较常见,但是与医院的诊疗流程差异较大。“单一功能的产品并不能满足医生的要求,医生需要至少针对某一部位“全病种”的AI产品。这是发展趋势,也是企业设计临床实验的可选路径之一。从现有情况来看,能够诊断多部位、多病种的产品才能符合医院的需求,进入审批流程。”今年9月,动脉网联合蛋壳研究院的发布《回归需求,整合价值 医疗AI创新的道与智》白皮书中如此总结。 医疗影像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将在未来五年发生,这是行业大势所趋。“医准智能已经为这个趋势做好了准备。” 吕晨翀表示。 先横向再纵向 医准智能的产品研发路 医准智能的产品研发过程,与影像设备智能化升级深度匹配。“到今天为止,我们百分之百的解决乳腺钼靶、百分之百的解决胸部CT、百分之百的解决胸部DR,还在着手解决超声,也有了一定的成绩。” 吕晨翀总结道,“我们的产品策略是先横再纵,先广后专。横向把每一个产品,每一个单设备先去覆盖,覆盖完之后再纵向。纵向就是单病种从诊断再走向临床治疗,从影像科走到临床科室,是与患者的检查治疗流程一致的。” 针对乳腺,医准智能提供了乳腺超声和乳腺钼靶两款设备的智能检测,构成了乳腺癌早筛双引擎,实现了乳腺检测的完整覆盖。其中,2020年7月推出的“乳腺超声智能检测系统”是国内首款针对超声设备的视频AI检测系统,将乳腺智能检测推进到视频实时检测的AI 3.0时代。乳腺钼靶智能检测系统经过两年发展,已经帮助医生在国内100余家知名医院及各级卫生机构开展乳腺癌精准筛查工作。 针对CT设备,医准智能在本次CMEF上发布了胸部CT多病种智能分析系统,实现包括肺结节、肺炎、肋骨骨折、纵膈肿瘤、肺大泡、气胸、肺结核、胸腔积液和支气管扩张等胸部九大病种全面覆盖,为CT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可能。 针对DR设备,医准智能发布了胸部DR多病种智能分析系统,实现包括肺结节\肿块、肺结核、肺实变、肺门增大、胸腔积液、气胸、肋骨骨折与心影增大等胸部八大病种全面覆盖,以及虚拟能量减影、PICC置管评估、肋骨分割解剖定位、以及异物检测等4项高级功能,实现胸部DR影像极速分析,为DR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提供支持。 “影像设备智能化升级是大势所趋,”吕晨翀表示,“要把这个趋势变成现实,至少需要做到两点:第一,针对不同的设备要有多款产品;第二,在合适的产品之外,还需要顾及到渠道的覆盖率和可及性。过去近三年时间,医准智能针对多设备的研发上,打下了很坚实的基础。此外,一直保持与行业上下游的生态合作,很好的解决渠道覆盖问题。所以,我们有信心能够在影像设备智能化升级之路上,提供一臂之力。”
图:医准智能胸部DR多病种智能分析系统界面 八大病种的智能分析,基本覆盖了胸部DR的常见病种,高级应用功能进一步提升了客户体验。例如:PICC置管评估,PICC评估存在不确定性,需要不停地调整窗宽窗位,以此判断置管走形与末端位置,医师消耗时间较多。医准智能胸部DR多病种智能分析系统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准确的勾画出PICC置管的走形路径,清晰的展示导管末端位置,提供评估建议,提供医生参考。